1971年,美国建议,从联合国中取消“中华民国代表权”属于重要问题,需大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可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但不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使台湾当局在联合国有一席之地 | B.要求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坚持在国际上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 D.拉拢新中国以增加与苏联斗争的力量 |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 B.《中外纪闻》创办 | C.“公车上书” | D.保国会成立 |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共产党宣言》写道:“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这说明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
A.世界各国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 | B.世界市场总是在扩大 |
C.蒸汽机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 D.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
国际劳动大分工第一次大规模实现: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品,非洲提供劳动力(奴隶),亚洲提供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并且越来越集中力量于工业生产。这一分工最早出现于
A.新航路开辟时期 | B.工业革命时期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其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仿效。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
A.平等观念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 |
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