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②③ |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
D.1936年—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
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
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 B.排斥、抵制 | C.独立、自强 | D.顺应、理性 |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该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最可能是()
A.五四运动 | B.维新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私田开垦的增加 |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 D.生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