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10-10M的吲哚乙酸 | B.10-4M秋水仙素 | C.6%NaCI溶液 | D.醋酸洋红染液 E.10%HCl溶液 F.50%蔗糖溶液 |
(1)分别用上述6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根尖细胞30min后观察,经哪些试剂处理后的细胞仍有生活力?
(2)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
(3)能促使插条生根的试剂是
(4)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
(5)在验证“细胞吸水原理”的实验中,用试剂F处理洋葱表皮。过一段时间后,用清水替代试剂F,镜捡时发现
下图是根据一系列电子显微照片得出来的动物细胞一部分,
|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这种途径属于分解,这一实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①。
②。
③。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
(1)豌豆基因在玉米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植株的原理是。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点是。(要求写两点)
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沃尔巴克氏体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微生物,可使雄性伊蚊不育。科研人员将沃尔巴克氏体导入受精卵的细胞质中,该受精卵发育成的雌蚊的后代中都含有沃尔巴克氏,其原因是,将含有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可以直接降低白色伊蚊种群的,从而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的传播。
(2)血管通透性增大,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等激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
(4)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多,加重病症。
(5)人体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是否患病取决于。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
实验操作 |
蓝色消失 时间(min) |
||||
叶绿体 悬浮液 |
试剂1 |
试剂2 |
光照强度 |
CO2 |
||
甲 |
5ml |
0.1%DCPIP溶液5~6滴 |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
3KLx |
未通入 |
30 |
乙 |
5ml |
Y |
60 |
|||
丙 |
5ml |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
1KLx |
65 |
||
丁 |
5ml |
Y |
120 |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实验乙、丁中Y为,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