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 A.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
| B.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
| C.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
| D.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
|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
孙中山在1923年提出:“人民有县自治以为凭借,则进而参与国事,可以绰绰然有余裕。与分子构成团体之学理,乃不相违。待不如是,则人民失其参与国事之根据,无怪国事操纵于武人及官僚之手”孙中山认为民主政治推行的关键是
| A.实行地方自治 | B.分阶段逐步展开 |
| C.直接参与国事 | D.保障人民的权利 |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
|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 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
|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 |
|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
| 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