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导致欧洲列强之间矛盾纷繁复杂的根本性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 | B.各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 |
| C.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策不同 |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军机泄露 | B.维护君主权威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减少决策失误 |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 省份 时代 |
陕西 |
河南 |
山西 |
河北 |
甘肃 |
四川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湖北 |
湖南 |
云南 |
|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
18 |
19 |
4 |
5 |
1 |
1 |
1 |
4 |
1 |
1 |
1 |
||||
| 隋(598~618年) |
9 |
4 |
3 |
1 |
1 |
1 |
2 |
4 |
2 |
||||||
| 唐(618~907年) |
32 |
11 |
32 |
24 |
4 |
15 |
18 |
12 |
44 |
20 |
29 |
4 |
7 |
1 |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
| A.废除了分封制度 | B.削弱了封国势力 |
| C.体现了儒学独尊 | D.改行三省六部制 |
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逐渐为建立专职官僚制度所取代,在以下改革措施或政策中,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是
①奖励军功②推行县制③什伍连坐制④重农抑商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