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就意味着
A.建立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开始 |
B.新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应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 |
C.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 |
D.新经济政策事实上受到否定 |
德国“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
①《纯粹理论批判》出版
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④创作《第九交响曲》
⑤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后,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这段话最可能出自于
A.洛克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2009年底,《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对中日近代不幸的历史研究第一阶段达成一些共识,但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双方各执己见;对中日战争原因,日方的观点是“日本被军部的一部分势力拖入战争,从而将战线扩大”,中方观点是“日本有计划的侵略”。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第一阶段中日共同研究存在分歧
②日方承认在二战期间日军侵华的事实
③日方否认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④中日历史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③ |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