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后,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这段话最可能出自于
| A.洛克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卢梭 |
下表中的评价与史实最相符的选项是( )
| 史实 |
评价 |
选项 |
|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 |
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
A |
| 唐朝设置节度使 |
巩固了边疆,防止了地方割据 |
B |
|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
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C |
| 明朝设内阁首辅大臣 |
拥有了宰相的职权,统领六部 |
D |
二战以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大学、公司、五角大楼三方协调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科学一工业一军事联合体。苏联也启动了类似但却独具特色的科研工程,往往是一些秘密建起的与外部世界近乎隔绝的科学城。这些开发研究工作的深层驱动因素是()
| A.冷战格局下的霸权争夺 |
| B.军工转为民用经济的需要 |
|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1876年12月法国新任命的内阁总理茹尔·西蒙在两院亮相,当他站在众议院的讲坛上时,他先是大声标榜:“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继而又小声补充道:“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当他站在参议院的讲坛上,他先是低声说道:“我完全是一个共和派”,然后又立即拉直嗓门表白:“也完全是一个保守派”。西蒙这样说,折射出当时法国()
| A.总理与皇帝共掌行政权 |
| B.保守派与共和派斗争激烈 |
| C.共和派在两院都占据压倒性优势 |
| D.议会两院的政治立场已趋向相同 |
14—17世纪,西欧出现的时钟、玻璃、眼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一系列代表性技术成果,主要缘起于大众的世俗生活。可见()
①世俗生活是文艺复兴的社会基础②技术发明彻底冲破了宗教束缚
③科学理论是技术进步的前提条件④技术革新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
|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