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乘机对外扩张 |
B.各国实行极权统治,稳定资本主义 |
C.更多地运用科技成就,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
D.迫使政府进行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关于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相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领导阶级 | B.革命性质 |
C.群众基础 | D.民族主义 |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
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
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
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C.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
A.武装革命 | B.无产阶级革命 |
C.民族革命 | D.国民革命 |
1991~1992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19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 )
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