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儒家学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所奠定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演变.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3分)
材料二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2分)简要指出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主
要原因。(3分)
材料三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
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3)宋代的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孙中山认为:“美国纠察权归议院掌握,往往擅用此权,挟制行政机关,使它不得不频首总命,因此常常成为议院专制;除非有雄才大略的大总统,如林肯、麦坚尼、罗斯威等,才能达行政独立之目的。”在孙中山所制定的革命程序中,第一阶段为“军法之治”,由军政府总摄政权,不需要设立议会;第二阶段为“约法之治”……;第三阶段为宪法之治……。
1908年,章炳麟认为,议员必要选举,但无论单选(直接选举)还是复选(制限选举).都会造成“上品无寒门,而下品无膏粱,名曰国会,实为奸府”的结果。那么,在一个没有代议制的国家里如何实现共和呢?章炳麟的设计是:由总统总掌行政、国防、外交,但有外交“宣战诸急务或因事加税时,须商之于民”。办法是外交诸急务,则临时遣人与政府抗议。他认为这些人无政党背景,“民得直以其意授之”,如因事加税,则因各地情况不同,由地方官“各询齐民”。
——章开沅、严昌洪主编《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1)指出孙中山与章炳麟议会制度设计思想的相同点。
(2)指出章炳麟反对代议政治的最主要理由并简评章炳麟议会制度设计的思想。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72年盛宣怀为李鸿章拟写的《轮船章程》中这样写道:“与其听中国之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自固。”他向李鸿章表达自己的宏愿:“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同时建议“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
材料二 19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民间工商,业者独立投资能力和愿望的增强,官督商办组织形式的弊端同益暴露,洋务企业中的“官权”与商人的“求利”要求不断发生冲突。1893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恢复焚毁后的上海织布局,盛宣怀提议改“局”为“厂”,以示商资商办之意,名为“华盛纺织总厂”。 1902年,他为改变“华商向无会议公所,涣散小群”的局面,他主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商会性质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为工商界独立处理商务,提高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付诸了实际行动。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庆峰《论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
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的实业思想及其实践的历史意义。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实业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
“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材料二下表为1902~19 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 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苏格拉底自诩为精神上的助产士,专门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但也遭到许多人的忌恨,他们控告他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处死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呢?” 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