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基础是( )
A.生产力的提高 | B.工人的罢工斗争 |
C.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 | D.政府为缓和矛盾的需要 |
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指出: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人们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B.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
C.使人们彻底认识到了“文革”的根本错误 |
D.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 |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C.“大跃进”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 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实行“一五”计划 | D.颁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于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