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的出现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这说明科举考试是()

A.文人入仕的唯一途径 B.朝廷笼络文人的有效方式
C.追求真才实学为宗旨 D.学子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
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设置,由国师八思巴统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见吐蕃使臣,将总制院改名为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院事。宣政院的“院事”包括()

A.掌管吐蕃兵马的征发 B.管理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C.向各省宣达朝廷政令 D.负责考察和选拔中央官员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材料说明()

A.三省长官失去相权 B.中书禁中独掌相权
C.加强皇权弱化相权 D.皇权相权平分秋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