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某校高三(2)班的同学以“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为主题进行了探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资料和问题,请你参加研究解答。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目前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心系灾区人民安危,坚持以人为本,果断决策,紧急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灾情发生后立刻发出重要指示。以后又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有评论说这次抗震救灾可以看作是党中央号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几年来的一次大练兵。从决策到组织、协调,从应急管理到建立长效机制,从短期救治到长期的规划重建,无一不是艰巨考验。各级党委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各个岗位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当大地震袭来之时,位于嘉陵江畔的徐家坪村房屋倒塌,瞬息之间变成一片废墟。全村149户578人中,80户226人受灾,17户54人无家可归。望着无助的村民们,村支书蹇军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急,不要慌,党员和年轻人跟我来。如果大家没有吃的,就到我家里去吃;如果大家没有住处,就住在我家里。”
抗震救灾要举全国之力,建立和完善对口支援机制是举全国之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江苏对口支援的是地震重灾区德阳,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支援灾区的重建工作。
(1)假如你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结合蹇军的言行,你准备如何践行党的宗旨?
(2)假如你要对江苏省政府支援灾区重建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应该通过哪些具体途径?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一九八二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国际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在这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稳定,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大力推动改革开放,胜利地经受住了一场政治领域风险的严峻考验。”
根据江泽明同志的讲话,请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联系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河西走廊地区在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广袤的草原,非常适合畜牧业的发展。历史上对河西走廊地区的开发,有重大的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自汉代以来,政府在此实施屯田制度,大量增加的人口及过度农业发展,加剧了人地矛盾,对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
根据河西走廊的地理特点及开发利用这一地区的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所以,我们应当利用辩证的否定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有人说:“不信鬼,不信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