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B南方稻米产量大幅提高
C水稻已普遍得到种植
D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
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统治结束 |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
C.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 |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
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A.建安文学 | B.开元通宝 | C.康乾盛世 | D.庆历新政 |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载,田登做州官,自讳其名,州中皆谓“灯”为“火”。上元节放灯,州吏贴出榜文云:“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①百姓对地方官员的尊重②古代中国是等级社会
③古代中国实行郡县制④儒家的名分观念和礼制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