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
| A.建安文学 | B.开元通宝 | C.康乾盛世 | D.庆历新政 |
中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
|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
|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
|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
|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
|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
中国古代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郡县制的推行 | B.小农经济发展 |
| C.军机处的设立 | D.重农抑商松动 |
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
|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事皆朝廷总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所反映的有效信息是
| A.明朝时期天下庶务繁多 |
| B.废丞相,造成各部门之间扯皮,工作效率不高 |
| C.丞相制度的废除意味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 |
| D.明朝时期由于君主不理朝政,造成大权旁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