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代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而外域文化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列举中西文化交流的情况。
材料一传统的教育是“教师讲答案,学生记答案,考试考答案”的应试教育,它使考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教育的本义被扭曲、异化。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人们的素质。于是,素质教育的科学的教育价值观产生了。
材料二据1999年7月9日《光明日报》报道,浙江省新昌中学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他们所实施的教育是一种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新型教育。1995年以来,该校学生凭着青年人特有的丰富想象力,创造发明构思提案5万多个,创造发明作品3500余项。根据所学知识,联系上述材料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2)你对材料二是如何认识的?
(3)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照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并从六个方面对和谐社会作了全面规划: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这个目标,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特别突出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哪些对立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为什么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