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2月开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一些领导同志,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中央农业、工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建国以来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之后,由毛泽东在4月25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阐述。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指导意义?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需要政府履行相关职能。针对下表列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
北京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在加快轨道建设的同时,对地面公交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拟对公共交通施行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的“四优先”政策,方便市民出行。
运用本课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执政为民?
(2)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做到执政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