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综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及意义。
前不久,全国实施高校毕业生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三支一扶"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会议认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80多倍,财政总收入增长了近400倍,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今天的宁夏,已经进入了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改革开放初346元增加到108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6元增加到3181元,分别增长了31倍和27倍,全区绝对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52.7万人下降到5万人。
材料二要实现自治区的繁荣发展和团结稳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族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这是内蒙古自治区60年发展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应当继续遵循的重要原则。
结合材料,说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性。
2008年6月23日,中国驻意大利大使孙玉玺在使馆举行西藏专题记者招待会。孙大使指出,中国宪法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保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人民的特殊权益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经历了40多年的自治管理,中央在保护西藏的传统语言、文化,帮助发展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2008年6月24日,北京奥运圣火在西宁完成了青海境内最后一站的传递。3天的青海之旅,“祥云”飘过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内传递,领略了青海多彩的自然风情和500多万各族人民的奥运激情,同时也成为青海生态保护成果和各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共处的见证。
我国各民族能够长期团结、和睦、繁荣,是因为我国制定和实施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材料一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也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问题,多源于误解和相互猜疑,建立对话机制有利于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能有效地减少摩擦,找到合理的出路。
材料二2008年12月4日至5日,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温家宝总理在会见美方代表团成员时指出:加强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携手应对风险和挑战尤为必要,中国政府愿继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与各国一道共克时艰。美国国内许多有识之士也认为,该机制开创了建设性的新途径,明确了中美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在同时推进中国改革进程和美国经济利益方面取得了切实成果。
运用政治常识分析中美积极开展战略经济对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