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眼下,当很多城市正为“民工荒”而焦虑之时,不少农村地区也正面临着“争地风”的考验。在湖北、山东、江西、河南等农业大省,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三补一免”等支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大批农民工陆续返乡要田,由此引发的各种土地纠纷大幅上升。从长期视角看,由“民工荒”引发的“争地风”只是一个短期现象。但是,“争地风”中暴露出的有关农村土地制度的一些深层矛盾却是长期的,亟待在实践中妥善解决。一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问题。二是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与保障农民自主权的问题。三是农村各方利益该如何协调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对于眼下解决“争地风”问题有什么哲学启示?
材料一: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5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社会稳定形势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使西藏驶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全区生产总值连续5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起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享受免费医疗的农牧民人数达到237万人,50万农牧民告别无电的历史。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联系材料,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008年9月,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为对重大安全事故负责行政责任,先后有数位主要领导辞职或免职,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山西省省长、副省长、石家庄市委书记、市长等等。
辨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求领导敢于承担事故领导责任。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决定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之后,全国政协十一届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会议认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草案)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几个会议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材料一:我国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较低,造成农民消费能力不足,进而严重影响了农村市场潜力的开发。
材料二:我国农村改革30年,迈出三大步。第一步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第二步是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它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三步是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这一改革对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巩固第一、第二步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于党。
结合材料,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为什么关键在于党?
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隔30年,于2008年10月9日又召开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中指出,中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须遵循党管农村工作等几项重大原则。 文件中强调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包括: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此次会议进一步强调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进一步强调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