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电荒”,由此触发一场电站建设热潮。一哄而上的电力投资很可能形成下一轮的电力过剩,这就形成“电荒——争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电荒”一个链条式的怪圈。
材料二:电力建设过热苗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心。他们分析,目前的缺电有多种深层次原因:既有电价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要求、价格和运力影响电煤供应;又有电力建设滞后,供给不足,尤其是投资增长加快带来的用电需求激增;还有高耗能行业无序高速发展对用电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目前发电以煤为主,水电开发相对薄弱,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极少也是重要原因。
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经济常识,分析应如何解决材料一所述“链条式怪圈”。
温家宝总理心系民生,尤其关注“三农”问题,他常到各地视察,用心听取民意。据此回答11~13题。
11.温家宝总理曾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其认识论原理是 (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B.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基础
13.听取民意一定要用心,正如“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但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一样。这表明 ( )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许多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首先关注自己的专业成绩,但某调查却显示,求职的大学生中是否具有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的各项指标中位居前三名。这说明
( )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而不断积累起来的 |
B.必须对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客观条件做具体分析 |
C.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
D.主观因素积累得越有广度和深度,越有利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一诗句描绘的情景 ( )
A.不符合社会实际,人类无法实现 | B.是作者大脑主观产生的 |
C.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 D.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党和国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这表明 ( )
A.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B.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 D.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次探月尝试,它的成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从“嫦娥奔月”的古代传说,到“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 )
①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创造规律,人定胜天 ②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④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