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奏:“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 B.外国资本主义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
C.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 | D.民族工业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
B.首辅权力失控 |
C.内阁取代六部 |
D.君主集权加强 |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
B.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
D.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
B.婚姻讲究门第 |
C.择婿方式独特 |
D.大臣拉帮结派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