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过渡到相对丰裕,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以及搞好储藏,巧妙地利用好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出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使产品保值增值。”据此完成16—17题。
16.材料中的“物以稀为贵”(   )
A.是正确的,它是指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B.是正确的,它认为商品价值受供求关系影响
C.是错误的,它承认供求关系对价格有决定作用
D.是错误的,它否认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
17.材料中的“物多必贱”(   )
A.否认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B.未看到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确认了价格对供求关系的制约             D.坚持了价值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的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A.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C.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D.个人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资源配置自然地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地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在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的贡献是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②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③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④全面科学地认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斯密关于三种收入来源理论的错误成分是
①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创造的 ②工人得到了自己劳动的全部成果 ③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 ④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斯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是

A.资产阶级、商人阶级、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商人阶级
C.生产阶级、薪资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D.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