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节约资源已经上升为基本国策。这说明了( )
A.认识的不断深化 |
B.本质的不断深化 |
C.规律的不断深化 |
D.现象的不断深化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 B.科学的物质观 |
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B.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
C.德国的古典哲学 | D.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思想 |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从1845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活动,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光辉著作。材料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
B.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C.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
D.坚持群众的观点 |
楚汉战争历来引起人们的感怀。“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宋·王安石《乌江亭》)诗词在这里反映了________的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C.历史唯物主义 | D.历史唯心主义 |
就中国而言,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7次日全食、8次日环食和1次混合型日食(全食过程中带有环食现象),总计16次。中国境内下一次经过多个大中城市的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9月2日。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 B.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
C.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