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辨析: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辨析评析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到家电、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收到了"l+l>2"的经济效果。
材料二: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分析H企业能够实现"1+l>2"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需要政府履行相关职能。针对下表列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政府应该怎样做?

北京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确定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在加快轨道建设的同时,对地面公交系统进行全面提升改造,拟对公共交通施行设施用地、投资安排、路权分配、财税扶持的“四优先”政策,方便市民出行。
  运用本课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为什么要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