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
因是
A.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B.实业救国推动了经济发展 |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
1895~1898年,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 B.洋务派组织留学教育 |
C.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的哪一活动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 B.成立三支海军 |
C.创办轮船招商局 | D.创设京师同文馆 |
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 D.洋纱洋布开始登陆沿海地区 |
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 B.汉朝时开始使用铁农具 |
C.重视精耕细作 | D.重视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