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4,6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
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
因是

A.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实业救国推动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1895~1898年,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洋务派组织留学教育
C.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派的哪一活动符合上述思想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成立三支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设京师同文馆

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洋纱洋布开始登陆沿海地区

下列对我国古代农业基本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B.汉朝时开始使用铁农具
C.重视精耕细作 D.重视灌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