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关系?请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及其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共享"也需要"共建",你应该为此做些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习近平在嘉定区调研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实践正确的政绩观,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抓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领导干部应怎样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

气候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以及毁林、土地过度开垦等活动,导致了异常气候出现的频率大幅度增加。未来100年内,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等的负面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在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3%和4.1%。巨大的人口基数,加上粗放的生产方式,地大物博的中国,事实上早已成为资源穷国。
材料一: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都认为,循环经济模式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环境、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但是对此国家还只停留在行政促动的层面,缺乏法律、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他们建议,政府要理直气壮地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对循环经济,我国缺乏法律保障的支撑,现在仅有一部2002年出台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只有通过政策调动,让搞循环经济的企业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才是永恒动力。
(1)从经济常识的角度看,我国怎样才能建立起循环经济模式?
材料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分布广泛,其就地使用的特性可以有效缓解运输紧张局面。根据初步的资源评价,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巨大,主要有水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其中5万千瓦及其以下的小水电资源量为1.25亿千瓦,分布广泛,遍及全国的1 600多个县、市;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内蒙古、新疆、东北、华北北部、甘肃、宁夏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海域面积使海上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总计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0亿千瓦;全国2/3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 200小时以上,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地区;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资源也分布广泛,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
(2)结合材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不诚信行为给经济造成的损失巨大。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诚信水平较低,如滥用权力、政出多门、政策易变等,导致政治程序偏差、经济决策失误、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造成了社会运行成本的高昂;一些企业的诚信水平较低,如合同履约率较低、债务人逃避债务严重、品牌商品遭到恶意模仿、偷税骗税猖獗等,导致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社会资源浪费严重,造成了经济运行成本的高昂;一些居民的诚信水平较低,造成了管理成本的高昂。
树立诚信意识的哲学依据有哪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曾经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