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 )
A.刺史制、封国制 | B.三省制、封国制 |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 D.一省制、刺史制 |
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下图是选自侯中军所著《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书中的近代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数量增长趋势图。该图反映了 ()
A.中国国际地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外交取得一定的成就 |
C.抗战结束后不平等条约体系瓦解 |
D.订立不平等条约的数量与中外战和关系成正比 |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 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 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
A.有利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
C.创造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
D.考虑了国防建设的需要,为后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
1901年1月,慈禧以光绪名义发布变法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吏张……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材料表明()
A.慈禧仍然顽固反对改革 |
B.慈禧接受光绪帝主张进行改革 |
C.义和团运动促使清政府新政改革 |
D.慈禧是清末新政的坚定主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