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
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帝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倭寇嘉兴,守宪中以毒酒,死数百人。及经破王江泾,宗宪与有力。
初,海入犯,焚其舟,示士卒无还心。至是,宗宪使人语海曰:“若已内附,而吴淞江方有贼,何不击之以立功?且掠其舸,为缓急计。”海以为然,逆击之朱泾,斩三十余级。宗宪令大猷潜焚其舟。海心怖,以弟洪来质,献所戴飞鱼冠、坚甲、名剑及他玩好。宗宪因厚遇洪,谕海缚陈东、麻叶,许以世爵。海果缚叶以献。宗宪解其缚,令以书致东图海,而阴泄其书于海。海怒。
海妾受宗宪赂,亦说海。于是海复以计缚东来献,帅其众五百人去乍浦,别营梁庄。官军焚乍浦巢,斩首三百余级,焚溺死称是。海遂刻日请降,先期猝至,留甲士平湖城外,率酋长百余,胄而入。文华等惧,欲勿许,宗宪强许之。海叩首伏罪,宗宪摩海顶,慰谕之。海自择沈庄屯其众。沈庄者东西各一,以河为堑。宗宪居海东庄,以西庄处东党。令东致书其党曰:“督府檄海,夕擒若属矣。”东党惧,乘夜将攻海。海挟两妾走,间道中槊。明日,官军围之,海投水死。两浙倭渐平。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然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①、敛富人财物亦不赀②。
明年,江西盗起,又兼制江西。未至,总兵官戚继光已平贼。九月奏言:“贼屡犯宁、台、温,我师前后俘斩一千四百有奇,贼悉荡平。”帝悦,加少保。两广平巨盗张琏,亦论宗宪功。
(节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①帑:府库的钱财。②赀:计算、估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麻叶等巢柘林巢:把……当作巢穴
B.帅其众五百人帅:通“率”,率领,带领
C.海遂刻日请降刻:约定,限定
D.督府檄海檄:公文,文书

下面四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因相与力排二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初,海入犯,焚其舟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①海果缚叶以献②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D.①胄而入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御史。严嵩的朋党赵文华督察沿海军务,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胡宗宪和他一起排刘张经和李天宠。
B.擒杀徐海的时候,胡宗宪一方面,采用离间的办法,使敌人力量分散;另一方面,贿赂徐海的小妾,使之力劝徐海归顺,最终徐海投降,边乱平息。
C.胡宗宪喜好钱、权,用财物结交严嵩父子,通过在浙江加派“编提”等额外税赋,使得百姓困顿不堪,同时他侵吞公款,聚敛了大量的钱财。
D.胡宗宪主持抗倭斗争中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是他人生中的亮点,称得上一位能臣;但他结交权贵、趋炎附势,可算是一个有才无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闻世谓诗人少而多穷达:通达
B.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十余年凡:共
C.世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徒:仅仅
D.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为十卷次:编次,编纂

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分别能说明梅圣俞“穷而后工”的“穷”和“工”的一组是
①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②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③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④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⑤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⑥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之手,而且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
B.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将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寄托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所以能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
C.欧阳修认为,梅圣俞一直不得志,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上“穷而后工”,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但他到老也不得志,是非常可惜的。
D.题目中的“诗集”是选取梅圣俞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欧阳修酷爱梅圣俞的诗作,所以就替这本诗集作序并把它保存起来。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3)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日:“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及子产死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游吉喟然叹日:“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韩非子·内储说上》)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韩非是战国时期家思想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的诞生,正如《报任安书》中所云:“韩非囚秦, 。”
子产以火水为喻,告诫游吉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臣,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口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口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口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好剑术,遍诸侯干:求
B.一经品,便作佳士题:书写
C.未下车,即荀慈明辟:召
D.而愿身国士委:托付

在第五段的空格内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A.若安则且 B.若则安且
C.且安则若 D.且则安若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2)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3)幸推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请简要分析第四段举例的用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 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遂去。
滁阳诸山,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檄,令视事趣:催促
B.经见梅亭,玻璃亭阅:观览
C.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视:看
D.岂不笑脱也哉颐:下颌

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癸卯入觐,必游
B.从者暮,遂去
C.深恨谳辞
D.而崔文敏犹议及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
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同郡刘焯造:培养
B.非匹夫,君德亦然特:只是
C.加散骑常侍,为子爵:封爵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致仕:辞官回家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是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八岁就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皇太子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译文: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