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北京市人大党委会在2004年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动物防疫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的修订或制定,举行了立法听证会。2005年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党委会第二次“开门立法”,请进了参加烟花瀑竹“禁”改“限”立法听证会的16位市民代表。
材料二:“听证”一词的基本精神是以程序公正保证实体公正。早在1999年9月,广州市就举行了中国首次立法听证会—《广东省建设工程投标管理条例(修正草案)》听证会。随后,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先后举办了立法听证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三:2005年7月10日,备受瞩目的《物权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个税起征点问题,召开了全国人大历史上首次立法听证会……2005年的中国立法,听民声,纳民意,因其浓郁的民主色彩,成为社会热议的公共话题。
(1)立法听证会制度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些观点?(6分)
(2)建立立法听证制度,对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大城市郊区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民改种粮食,结果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该地领导的行为进行评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比劳动更重要。

某校高三学生就经济全球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给世界各国带来同等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高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否则就会落伍,就会处于被动。
(1)请用有关辩证法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2)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什么样的战略?

寒冷的冬天里,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大火熊熊燃烧,烤得人浑身暖烘烘的。有个人想:天这么冷,我绝不能离开火,不然我就会被冻死。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这堆无人添柴的火不久便熄灭了,这群人全被冻死了。
又有一群人点燃了一堆火。其中有一个人想:如果大家都只烤火不捡柴,这火迟早会熄灭的,其他人也都这么想。于是,大家都去捡柴,没有人烤火,却被陆续冻死在了捡柴的路上,火最终因缺柴而熄灭。
另有一群人点燃了第三堆火。这群人没有全部围着火取暖,也没有全部去捡柴,而是制定了轮流取暖、轮流捡柴的制度。于是人人都去捡柴,人人也都得到了温暖,火堆也因此得到了足够的柴源而熊熊地燃烧,大火和生命都延续到了第二年春天。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辨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改变,因而,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