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SARS是由一种RNA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SARS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在SARS病人康复后的血清中有抗S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SARS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2)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和酶,后者的作用是将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连接起来。
(3)如果省略步骤②而将大量扩增的S基因直接导入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得到表达的S蛋白,其原因是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不能,也不能
(4)为了检验步骤④所表达的S蛋白是否与病毒S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进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实验,从而得出结论。
(5)步骤④和⑥的结果相比,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与真核细胞表达的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不同),根本原因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是植物生长调节剂CPPU(细胞分裂素类)、GA3(赤霉素类)对青脆李叶片影响的相关实验数据。请回答:

(1)CPPU和GA3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组都能通过提高来提高净光合速率,因为前者可以,后者可以加速光合产物运输到果实中,减少叶片中光合产物(葡萄糖等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净光合速率。
(3)进一步研究发现,实验组都可以增加叶片的体积,原因分别是
(4)用30 mg·L-1CPPU和50 mg·L-1GA3分别处理两株完全相同的植株,在所有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预计一段时间后,用处理的植株果实的产量更高,原因是

淀粉酶催化淀粉的水解并不是一步完成的,随着水解程度的加深,反应液与碘液结合后依次会呈现蓝色、紫色、红色和黄色等颜色的逐步变化。为了探究CuSO4和NaCl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按表1所示,设置了4组实验,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操作及条件都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次按表2中的时间间隔,取少量反应溶液,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请回答:

(1)为了使表1反应过程在5~10min中完成,在表1正式实验前需要进行。如果在此实验过程中,反应太快,无法观察到颜色的逐步变化,在不改变淀粉量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再重复实验,直到找到适宜的浓度。
(2)由于酶具有高效性,为了保证CuSO4和NaCl对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能够明显体现出来,在反应之前,先将混合后,在37℃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使它们充分作用,然后再与混合进行反应。
(3)分析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加入0.3% NaCl溶液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速率加快。要判断Cu2+会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需要对试管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整个实验所用试剂都要用蒸馏水配制,而不用自来水配制,原因是

(8分)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 图回答

(1)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其中AF段与GH段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后者不含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________区段,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_区段,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a和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图1的________、________区段。
(3)图2中①细胞在后期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
②细胞产生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基因组成是________

(9分)某种昆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体色(A、a)有灰身和黑身两种,眼色(B、b)有红眼和白眼两种,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与雄虫不同,雌虫体色的基因型无论为哪种,体色均为黑身。下表是两组杂交实验:

(1)仅根据组的杂交结果,既可判断体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又可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只考虑体色的遗传,则乙组产生的子代黑身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3)若甲组的两亲本体色均为黑色,则两亲本体色和眼色基因型是
(4)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两次异常的染色体分离,其他变化均为正常进行,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最终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5)此种昆虫喜欢捕食的某种植物有宽叶(显性B)和狭叶(隐性b)两种叶型,B、b均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为了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杂合的宽叶雌性与狭叶雄性杂交,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①若后代中,说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②若后代中,说明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

(12分)野茉莉的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红色和深红色。
(1)研究发现野茉莉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b1-白色、b2-浅红色、b3-粉红色、b4-红色、b5-深红色),复等位基因彼此间具有循环且依次完全显隐关系(即:如果b对b1为显性,b2对b3为显性,则b1对b3为显性)。为进一步探究b1、b2……b5之间的显隐性关系,科学家用5个纯种品系进行了以下杂交试验:

则b1、b2、b3、b4、b5之间的显隐关系是。(若b1对b2为显性,可表示为b1>b2,依次类推)自然界野茉莉花色基因型有几种
(2)理论上分析,野茉莉花色的遗传还有另一种可能:花色受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显性基因对颜色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请据此分析一株粉红色野茉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区分上述两种可能,可用一株什么品系的野茉莉进行自交?,并预期可能的结果                          
(4)野茉莉叶片颜色有深绿(DD)、浅绿(Dd)、白色(dd),白色植株幼苗期会死亡。现有深绿和浅绿野茉莉进行杂交得到F1,让F1植株相互授粉得到F2,请计算F2成熟个体中叶片颜色的表现型及比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