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大国,不断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艰巨的任务。回答下列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低工资、高就业”方针的指导下,我国保持了长期的、低层次的“普遍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
(1)我国就业方针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
就业不仅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关系个人的生计、尊严和价值,是民生之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不断创新思路,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对于近年来日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理由。
(3)从人生价值观角度,谈谈大学生应如何面向基层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辨析: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辨题:发展粮食生产必须扩大耕地面积。
辨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行政手段。”
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析: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材料: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召开的金融市场和世界
经济峰会就应对当前世界面临的金融和经济问题的措施达成行动计划。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 共度时限》的重要讲话,指出:“为了推动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存贷款利率、减轻企业税负等措施,最近又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成员,中国愿继续积极参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支持国际金融组织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增加融资能力,加大对受这场金融危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通力合作共度时艰”遵循的方法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