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章大家行略①
刘大櫆
先大父侧室②,姓章氏,明崇祯丙子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年十八来归,逾年,生女子一人,不育。又十余年,而大父卒。先大母钱氏,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章大家。三年,大母生吾父,而章大家卒无出。大家生寒族,年少,又无出,及大父卒,家人趣之使行,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时吾父才八岁,童然在侧,大家挽吾父跪大母前,泣曰:“妾即去,如此小弱何?”大母曰:“若能志夫子之志,亦吾所荷也。”于是与大母同处四十余年,年八十一而卒。
大家事大母尽礼,大母亦善遇之,终身无间言。櫆幼时,犹及事大母。值清夜,大母倚帘帷坐,櫆侍在侧,大母念往事,忽泪落。櫆见大母垂泪,问何故,大母叹曰:“予不幸,汝祖中道弃予,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回首见章大家在室,因指谓櫆曰:“乃父幼孤,以养以诲,俾至成人,以得有今日,章大家之力为多。汝年及长,则必无忘章大家。”时虽稚昧,见言之哀,亦知从旁泣。
大家自大父卒,遂丧明。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櫆七岁,与伯兄、仲兄从塾师在外庭读书。每隆冬,阴风积雪,或夜分始归,僮奴皆睡去,独大家煨炉以待。闻叩门,即应声策杖扶壁行,启门,且执手问曰:“书若熟否?先生曾朴责否?”即应以书熟,未曾朴责,乃喜。
大家垂白③,吾家益贫,衣食不足以养,而大家之晚节更苦。呜呼!其可痛也夫。
(选自《续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①大家,即大姑,古代女子的尊称。行略:人的品行概略,是记叙死者生平的文体。②先大父:对已故祖父的称呼。侧室:妾。③垂白:头发将白,已近老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八来归归:回来 |
B.家人趣之使行趣:催促 |
C.汝祖没时,汝父才八岁没:通“殁”,去世 |
D.即应声策杖扶壁行策:拄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家则慷慨号恸不食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B.大母亦善遇之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C.目虽无见,而操作不辍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D.启门,且执手问曰 / 不出,火且尽 |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逾年,(章氏)生女子一人 |
B.见言之哀,(大家)亦知从旁泣 |
C.且执(櫆与伯兄、仲兄)手问曰 |
D.即应(之)以书熟,未曾朴责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一)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相如素 贱人素:本来 |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亲戚:亲朋好友 |
C.臣等不肖,请辞去。 不肖:不才 |
D.或怯懦而不敢发发:发作,表现 |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②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①因 宾客至蔺相如谢罪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 跪请秦王 |
C.①鄙贱之人②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D.①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
B.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
C.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
D.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 |
B.“廉蔺交欢”将矛盾写得剑拔弩张,山摇地动。相如一方写得惊涛骇浪,廉颇一方写得风平浪静——一动一静,交相辉映,不仅为廉颇负荆请罪蓄势,而且为廉蔺化干戈为玉帛张本。 |
C.选文选取了“廉蔺交欢”这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 |
D.廉颇炫耀自己的地位、战功,羞辱蔺相如,表现出他的居功自傲和等级观念。 |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3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日:“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
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橙、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以郡国选诣博士,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勤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
宽为人温良,有廉知自将,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廷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还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吏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以为掾。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曰:“吾固闻之久矣。”汤由是乡学,以宽为奏谳掾,以古法义决疑狱,甚重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宽为掾,举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从问《尚书》一篇。擢为中大夫,迁左内史.
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①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
初,梁相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故久无有所匡谏于上,官属易之。居位九岁,以官卒。
(《汉书卷五十八》)
[注]①镪:绳索。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有廉知自将,善属文②屈原属草稿未定 |
B.①劝农业,缓刑罚②果行,国人皆劝 |
C.①受业孔安国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D.①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掾史因 使宽为奏。②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① 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C.① 宽为言其事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D.①乃奇其材,以为掾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兒宽“有奇才”和“善治民”的一组是
A.①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勤如此②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 |
B.①吾固闻之久矣②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 |
C.①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②宽为御史大夫,以称意任职 |
D.①见上,语经学,上说之②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兒宽在治学期间,向欧阳生和褚大及孔安国学习,师出名门;自己又能不惧家贫,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凭其勤奋不已的态度和精神,最终学有所成。 |
B.廷尉张汤开始并不了解兒宽的学识与才干,认为他是一般读书人,也不给他委任职务,因而也就显现不出其出众的才华,而是让他多年负责管理牲畜。 |
C.兒宽采取了一系列得人心的治民措施,如减缓相关刑罚,谦卑地对待士人,选用仁慈厚道的人;并体恤百姓疾苦,兴修水利,因而深得百姓拥戴。 |
D.兒宽担任御史大夫后,举重若轻,能胜任职务;由于长时间没有向皇上进谏善言,都认为他做官得心应手,不费力气;他的官做到了死才结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
(2)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镪属不绝。
(3)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梁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浚博涉坟典,美姿貌典:典籍 |
B.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济:实现 |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苦:艰苦 |
D.三者一乖,则难图也乖:违背,不一致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
B.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
C.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
D.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浚后来变得开通豁达,州郡征召他为河东从事,官吏中那些不廉洁的人,听到消息后,都自行离去,刺史徐邈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
B.王浚任巴郡太守,严明法令,对生育的人实行休整并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将盗贼张弘等全部杀掉,深得百姓爱戴。 |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大造连舫大船,舟船规模很大,前所未有。王浚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有通向四方的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
D.武帝谋划伐吴,朝廷百官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
译文:
(2)令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位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眹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①连昏:“昏”同“婚”,姻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多骄僭骄僭:骄横僭越 |
B.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固守:坚守 |
C.商亲部属按问 部属:顺次安排 |
D.奏果寝格寝格:呈上 |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商肃敬敦厚。他在年轻时就有很好的名声,而且把父亲的遗产全部分给异母兄弟,得到了大臣的欣赏,认为他完全可以做一名臣子了。 |
B.王商明辨是非。建始三年秋天,京城传言洪水将至,老百姓极度惊慌,王凤推波助澜,唯独王商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 |
C.王商不畏权贵。琅邪太守杨彤,因郡中多发灾害,受到王商的查问,虽然王凤为他说情,王商还是请求罢免杨彤,并因此招来王凤的怨恨。 |
D.王商忠而被谤。在左将军史丹、王凤等人的坚持弹劾下,皇帝下诏说王商不能尽忠,虽然赦免了他的罪过,但还是免去了他的丞相之职。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