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古义:南面代称君主之位,面向南而坐;今义:表方向,与“北面”相对。) |
B.恐吾无其实(古义:它实际的数目;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C.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古义:用来……的,拿来……的;今义:因果关系的连词。) |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古义:破,人群分散,行列混乱;碎,通“萃”,聚集;今义:破成碎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度:制曲,作曲 |
B.群臣愤嫉,莫敢出气嫉:痛恨 |
C.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相属:一个接一个 |
D.崇韬死,存乂见囚见:看见 |
下列各句,全都能表现伶官败政乱国的一组是()
①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②四方藩镇,货赂交行
③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④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
⑤夜谋乱,事觉被诛⑥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A.①⑤⑥ | B.②③⑤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 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 |
B.唐庄宗宠信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这些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也有一些无耻的官员就阿附这些伶官,以图飞黄腾达。 |
C.郭门高本名郭从谦,郭门高是他做优伶用的名字。他善于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又认庄宗的弟弟 李存乂为养父,因此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 |
D.由于郭门高和郭崇韬以及李存乂的关系,再加上他的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庄宗和他 |
开玩笑,问他还想干什么。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补写下列空缺部分
(1)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师者, 。(《师说》)
(3) ,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
(4)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5)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6)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人墓碑记》)
阅读下面(一)(二)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二)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 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断尽,无所知哀。闻君将还吴,密通洞庭。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未卜将以为可乎?”毅曰:“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然而洞庭深水也。惟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子有何术可导我邪?”女悲泣且谢,曰:“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君当解去兹带,束以他物。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因而随之,无有碍矣。幸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毅曰:“敬闻命矣。”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引别东去。不数十步,回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月余到乡,还家,乃访友于洞庭。洞庭之阴,果有社橘。遂易带向树,三击而止。俄有武夫出于波间,再拜请曰:“贵客将自何所至也?”毅不告其实,曰:“走谒大王耳。”武夫揭水止路,引毅以进。夫曰:“此灵虚殿也。”语毕而宫门辟,景从云合,而见一人,披紫衣,执青玉。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君望毅而问曰:“岂非人间之人乎?”对曰:“然。”因取书进之。洞庭君览毕,以袖掩面而泣曰:“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幸被齿发,何敢负德!”须臾,宫中皆恸哭。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柳毅传》节选)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 | B.阙秦以利晋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妇始楚而谢楚:凄楚 | B.致负诚托,又乖恳愿乖:违背 |
C.语毕而宫门辟辟:打开 | D.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罹:离开 |
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 B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C还家,乃访友于洞庭 D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或以尺书寄托使者,未卜将以为可乎?
(3)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选文中表现了柳毅什么样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凌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凌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转在青州。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凌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凌就迁为司空。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凌、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凌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乃穷治其事,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崔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
(节选自《三国志•王毌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所在:担任官职的地方。 |
B.凌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逆击:调头攻击。 |
C.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典兵:掌握兵权。 |
D.乃穷治其事,彪赐死穷治:彻底追查。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
B.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 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
C.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 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
D.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 |
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凌因受曹操赏识进入丞相府,长期对东吴作战,历任兖州刺史、青州刺史、扬州刺史、豫州刺史 等,多次受到封赏,最后官至太尉。 |
B.王凌和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图谋废掉年幼的皇帝曹芳,用年长而有才的曹彪代替,王凌也和儿子王 广商量此事,王广表示赞同。 |
C.起事之前,令狐愚病死了,黄华和杨弘将王凌造反之事报告了宣王司马懿,司马懿亲自率军讨伐。 眼看大势已去,王凌投降,后在项城服毒自杀。 |
D.王凌政绩突出,军功显赫,也有荣耀的官位。但因野心太大,志向不切实际,招来了大祸,宗族遭 |
诛,自己死后遭陈尸斫棺之辱,真是糊涂啊。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
(2)凌、愚罪宜如旧典。乃发凌、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其父为吏,从征江南,调饶州安仁县典史,又为杭州钞库副使。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因受业于李存先生。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其学传于陆九渊氏,翥从之游,道德性命之说,多所研究。未几,留杭,又从仇远先生学。远于诗最高,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于是翥遂以诗文知名一时。已而薄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
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书,荐翥隐逸。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寻退居淮东。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历应奉、修撰,迁太常博士,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尝奉旨诣中书,集议时政,众论蜂起,翥独默然。丞相搠思监曰:“张先生平日好论事,今一语不出,何耶?”翥对曰:“诸人之议,皆是也。但事势有缓急,施行有先后,在丞相所决耳。”搠思监善之。明日,除集贤学士,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阶荣禄大夫。
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及孛罗帖木儿既诛,诏乃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学士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
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文不如诗,而每以文自负。常语人曰:“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它日,翰林学士沙剌班示以所为文,请易置数字,苦思者移时,终不就。沙剌班曰:“先生于文,岂犹未化耶,何思之苦也?”翥因相视大笑。盖翥平日善谐谑,出谈吐语,辄令人失笑,一座尽倾,入其室,蔼然春风中也。所为诗文甚多。无丈夫子。及死,国遂亡,以故其遗稿不传。其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翥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识者韪之。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其才隽依恃,凭仗 |
B.诱掖后进引导扶持 |
C.绝去崖岸山崖、堤岸 |
D.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
B.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
C.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
D.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翥年少时,虽有才华,但豪放不羁,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 |
B.至元末年,张翥受同郡傅岩的举荐,担任国子监的助教,分教上都的学生。 |
C.在一次朝议时,张翥认为国事有缓有急,实行起来有先有后,关键在于丞相的决断。 |
D.张翥在诗歌方面,尤其在近体诗和词上很擅长,平日喜欢开玩笑,诙谐,幽默。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2)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