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句子中的多义词“而”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语气助词,不译)
B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而后”连用,然后)
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表并列,不译)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表转折:“却”)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关联词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
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红色②:粪土堆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易其弊衣 弊:破旧
B. 女觉遽反 遽:急忙
C. 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 具事:陈述事实
D. 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B.
C.
D.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 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 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 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善药 居:聚积,搜集
B. 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 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 终不复言 复:回答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 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 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躲起来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4小题。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 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
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眞《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②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丢弃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2.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4.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九 疑 山 图 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

1.

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

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3.

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 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 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 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4.

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5.

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