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释:动词,吃
B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聪明、明智
C.小人之过也必文           释:掩饰
D.吾与点也                 释:和,连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关联词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后,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时山东、陕西流民就食河南者二十余万,谦请发河南、怀庆二府积粟以振。又奏令布政使年富安集其众,授田给牛种,使里老司察之。前后在任十九年,丁内外艰,皆令归治丧,旋起复。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列举
B.乃手书谦名授吏部授:授官
C.超迁兵部右侍郎迁:提拔
D.皆令归治丧,旋起复起:起用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于谦“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②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
③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④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兵部尚书
⑤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⑥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在宣德初就受到皇帝重视,在郕王主政时官至兵部尚书。他也尽心国事,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力主不迁都并做出了妥善的防守安排,基本安定了人心。
B.于谦在“三杨”主政时,极受重视,所奏请之事都能得到即时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当权,于谦差点因被人生事陷害而判处死刑,后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C.于谦在山西、河南吏民及周、晋诸王的请求下重任巡抚,他采取了一系列救灾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他父母去世,朝廷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但不久又担任原职。
D.于谦在发生众朝臣围打王振党羽马顺致使局面混乱的事件时,果断地设法稳住了王振,安定了朝局,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的高度赞扬和朝臣们的依重。

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译文:
(2)当是时,上下皆倚重谦,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于常鱼,藏其骨于郁栖①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人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注】①:粪土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伺:等待
B.鱼即出首,因斫杀之。因:趁机
C.女觉遽反遽:急忙
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因诈女曰依乎天理,批大郤…因其固然
C.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一夕,为海潮所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依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后面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
B.膳其肉,味倍于常鱼。
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
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C.叶限暗中去参观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翻译文中划线句(1)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2)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3)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实所共鉴:借鉴 B.夙婴疾病:缠绕
C.晚有儿息:儿子 D.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为主,迟不赴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这段文字作者阐述了"忠"与"孝" 的关系。联系这段文字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者的关系的?
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钟虽起刀笔③,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思忠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皆贤之。
钟尝丁④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节选自《明史》卷一六一)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刀笔:主管文书的官吏④丁:遭逢。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佯不省佯:假装 B.一府大震,皆奉法一:一个
C.或为匿名书毁亮毁:诋毁 D.未尝缘故谊有所干干:求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前某事宜行,若止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以故荆轲刺秦王
D.其为政,纤悉周密/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况钟“刚正”品格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③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④兴利除害,不遗余力 ⑤郡佐以下,动遭笞缚 ⑥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到苏州后,况钟巧使计谋,严惩了营私舞弊的不法之吏,震动了全府上下,从而使官吏全都依法行事。
B.况钟用簿籍记录地方上官吏的善恶之事,目的是对下属官员进行鼓励。
C.况钟不仅为政刚正,而且也礼贤敬德,爱惜人才,他竭力推荐了寒门之士邹亮,使之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D.况钟任职期间,深得百姓爱戴,在他为母亲守丧、任职期满当调离时,百姓请求让他留任;死后,百姓聚集痛哭,立祠纪念他。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4)
②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
③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3)

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实所共鉴:借鉴 B.夙婴疾病:缠绕
C.晚有儿息:儿子 D.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为主,迟不赴命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这段文字作者阐述了"忠"与"孝" 的关系。联系这段文字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阐述这两者的关系的?
翻译下列句子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2)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