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 分,每小题3 分)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子女。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 公捐俸
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恳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穿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一周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连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厦,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日:“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日:“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
| 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通“趋”,前往 |
| C.使者采木且及柳且:将要 |
| D.公仰视木顾使者日顾:回头看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 )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⑤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私下放走了前县令和他们的妻儿;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
| B.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
| C.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
| D.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柳州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
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5分)
(2)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明不与齐也与:亲附 |
| B.鲁卒以为将卒: 终于 |
|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辞退 |
| D.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过:指责 |
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
|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
|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
|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②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扦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
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
| B.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
| C.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
| D.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
|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
|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
|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假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的父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
| B.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补奉职。曼卿一直没有就职。 |
| C.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
| D.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
(2)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词语解释
(1)梦亦同趣()
(2)外与天际()
(3)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4)颓然就醉()
(5)游于是乎始()
(6)故为之文以志()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兰亭集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游褒禅山记》下列对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句中“是”是指示代词,“也”表判断。 |
|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中“于其址”是介词结构。 |
| C.“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而今在安哉”。 |
| D.“何为其然也”是状语后置句。 |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 | B.冯虚御风 |
| C.青青子衿 | D.于嗟鸠兮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 B.望美人兮天一方 |
|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 D.感慨系之矣 |
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 | B.会不相从许 |
| C.不得便相许 | D.还必相迎取 |
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 B.“顺流而东也”中的“东”与“东望武昌”中的“东”活用情况一样。 |
| C.“火尚足以明也”中的“明”与“常在于险远”中“险远”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
| D.“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的“白”是形容词,解释为“白色”。 |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
|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然是一世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
|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
|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住没有什么用处。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 |
|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长长的 |
|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规律,方法 |
|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思想情趣,情致 |
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
| B.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 |
| C.芳菲菲其弥章菲菲:花草茂盛。 |
|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
| B.“忠魂万里龙舟吊,遗迹千秋粽带香”是有关荀子的名联。 |
| C.六合:古时候迷信,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就叫六合。 |
| D.“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
下列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 | B.昼夜勤作息 |
| 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 | D.否泰如天地 |
请将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复东定沛,破泗水,守薛西……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之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下列句中加横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师霸上,以待大王暴:指(军队)露宿 |
| B.而使张良谢项羽谢:辞谢 |
| C.顾独与一宦者绝乎绝:诀别 |
| D.吾适丰、沛,问其遗老 适:适逢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 C.②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是刘邦手下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猛、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
| B.《鸿门宴》中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词也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
|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中,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
| D.司马迁在最后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