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
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更置李斯舍人为护军,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赵高言子胡亥曰:“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乃系诸代。太子胡亥袭位。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教及内史恬。恬旦:“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雅:平素 |
B.愿君审计而定之审:仔细 |
C.数以不能辟地立功数:屡次 |
D.使者数趣之趣:催促 |
下列各项中都是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内在因素的一项是 ( )
①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
②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
③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
④“父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⑤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
⑥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A.①②⑥ | B.①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初,始皇尊宠蒙氏,……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这段文字是插 叙内容,对后文相关事件做了必要的补充,既突出中心事件又节省笔墨。 |
B.在李斯面前,赵高以二世胡亥代表的特殊身份,为丞相李斯长远的切身利益考虑, 言辞恳切,打动了李斯,使他改变了原先的态度,诈诏立胡亥为太子。 |
C.二世袭位之后,仍然听信赵高的谗言,杀害了为泰国的国防、内政做出过重大贡献 的蒙氏兄弟,可见他受赵高蒙蔽之深而表现得昏庸之极、残暴之烈。 |
D.子婴引用历史事实规劝二世,说明杀害忠良导致亡国的道理:蒙氏权重位显,诛杀 |
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一旦被害,必然使朝中大臣和在外军队离心离德。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下列各句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更:更加 |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悯 |
C.庶刘侥幸庶:或许 |
D.听臣微志听:允许 |
下列句中,划线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
B.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为中心内容,以侍奉祖母的“孝”为主线,写得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不愧为古代散文的名篇。 |
B.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
C.前一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这几段则重在陈情中晓之以大义。李密向晋武帝陈情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
D.文章多用四字句和骈偶句,读起来一起呵成,有助于强化文章的抒情色彩,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白圭曰:“丹之治水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②壑:本义为沟壑,这里扩大指受水处。白圭治水与大禹治水两者有何不同?
简要分析材料中所体现出的孟子的有关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9分)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①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知时务也固宜。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②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余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余,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不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夫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於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选自归有光《雍里先生文集序》)
[注释] ①媕婀(ān ē):指依违阿曲,毫无主见。②中官:宦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殆非碌碌者殆:大概,恐怕。 |
B.摹拟锻炼以为工 工:工巧,精妙。 |
C.予得而论序之序:序言,文序。 |
D.然存者不能什一什一:十分之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经世为心秦亦不以城予赵 |
B.耗于无用之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C.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则文不期多而自多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疣赘录》的文集序中,对雍里先生为官时不依违阿曲,不拘泥于流俗,以国家大事为己任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 |
B.作者认为文章的关键在于“道”,而“文”是“道”的外在表现形式,会依据“道” 自然呈现出“多”与“少”的不同形态。 |
C.作者回顾了自己求学、致仕、创作的过程和经历,表达了对那种仅仅从形式与文字技巧上加以模拟雕饰的文风的否定态度。 |
D.作者的语言简洁凝练,古朴浑厚,以舒缓的语气和生活化的笔调阐发自己的观点,文章写得语浅情深,意蕴悠远,颇具深意。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 人 所 谓 文 帝 之 于 贾 生 所 陈 略 见 施 行 矣 当 强 仕 之 年 进 位 牧 伯 为 外台 之 极 品亦不为不遇 而 遂 投 劾 以 归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
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节选自《赤壁赋》)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zhǔ,致意,引申为劝酒。 |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凌。 |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遗留。 |
D.桂棹兮兰桨棹:船桨。 |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 |
B.凌万顷之茫然 |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
D.舞幽壑之潜蛟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结尾部分总写江天一色,小船飘荡的景色。 |
B.第二段紧承上文。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
C.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箫声的悲凉。作者借助于拟人、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泪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