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有专家称:“19世纪是发展经济的世纪,20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世纪。”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已成为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灵毓秀的江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江苏文化的现实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领跑全国的状况还很不相称。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把“文化江苏”建设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江苏的重大战略任务。
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建设“文化江苏”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开展了“不良标语”整治行动,大量含有强制性、威迫性内容的宣传标语被清除。诸如“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 “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等。标语虽小,影响不小,它伤害了干部群众的感情,也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而好的标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宣传政策、规范行为的效果。
(1)不同的“标语”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们党在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确立了“扶贫先扶志”的扶贫工作方针。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扶贫先扶志”?

在IT行业有个“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主频速度就要翻一番。因此,在业内就流行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浙江省杭州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1999年,该市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该市十分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围绕“四优四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和安全感、亲切感、舒适感、文明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几年来,该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了八项全国性荣誉。
(1)杭州市的做法蕴涵着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上述哲学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