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主张王霸并用 | D.提倡上善若水 |
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 B.陆王心学 | C.佛教 | D.道教 |
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A.“知行合一” | B.“人人同具良知” |
C.“格物致知” |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
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 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