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挥鞭策驰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制约客观规律 |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 |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恩格斯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1)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2)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3)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4)做事情必须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 | B.(1)(2) | C.(1)(2)(3) | D.(1)(2)(3)(4) |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
(4)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A.(1)(2)(3) | B.(2)(3)(4) | C.(1)(2)(4) | D.(2)(4) |
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各述已见。这说明()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
C.真理具有客观性 |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
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