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己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材料中的 “历史转折点”是指:
A.内战的爆发![]() |
B.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
C.政协会议的召开![]() |
D.三大战役的胜利![]() |
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材料不能反映
A.主权在民原则 | B.联邦制原则 |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D.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放弃民主革命纲领 |
C.犯了右倾错误 | D.改变了政权性质 |
1927年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递奏折,建议天皇:“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①奏折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②甲午战争实现了日本“征服满蒙”的野心
③“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④中国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狂妄企图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