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论范增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问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 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蚤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 《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以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②也。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以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杀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杀其所立,项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卿子冠军:宋义.义帝任命的上将军.直接领导项羽、刘邦。号辫子冠军.在领导起义军救赵时。因坐观秦军圈赵被项羽矫命所杀。②义帝:项粱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义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秘密的交往 |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职分,职责 |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提拔,选拔 |
D.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可以 |
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说明范增离开项羽的好时机和能成为大丈夫的一组是( )(3分)
A.当以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 |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心也而欲依羽以成功 |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增之去。善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刘邦用陈平的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使项羽对范增产生了怀疑,并逐渐剥夺了范增的权力,范增一怒之下,离开项羽,要回彭城。 |
B.项梁、项羽之所以能迅速兴起,是因为项梁他们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帝;而其他诸侯之所以背叛项羽,是因为他弑义帝。 |
C.苏轼认为义帝单单派遣刘邦先入函谷关却不派项羽,在众人之中赏识卿子冠军宋义,并提拔为上将军,这样做是不贤能的。 |
D.苏轼认为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与项羽的关系和谐就留下辅助他,不和谐就离开他,不在此时明白离开和留下的道理,却想依赖项羽成就大业,这实在是浅薄啊。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
B.予所否者你 |
C.由也为之治理 |
D.比及三年等到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
B.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
C.当仁应当 |
D.子之武城往、去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 |
B.多见其不知量也更多 |
C.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
D.仰之弥高更加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饰小说以干县令释:追求 |
B.王语暴以好乐释:告诉 |
C.家之与家之相篡释:争吵 |
D.强必执弱释:扶持 |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子皆勉之释:鼓励 |
B.物或恶之释:憎恶 |
C.运斤成风释:一斤(数量词) |
D.夫揭竿累释:高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