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离魂记
(唐)陈玄祐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优秀的)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略有改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寤寐:醒着睡着,时时
B.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跣足:光脚
C.吾曩日不能相负曩日:往后
D.见在舟中见:现今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倩娘对王宙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
①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             ②女闻而郁抑
③止之不可,遂厚遣之                 ④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
⑤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⑥喜而起,饰妆更衣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暗中相恋。张镒却言而无信,应允了他人提亲。
B.王宙因为意中人倩娘被张镒另许他人,心生不满,借故远走长安。临行前与倩娘密约私奔。
C.当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为一体,衣裳也重合,始知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乃是倩女离魂。
D.小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幻,情节曲折,倩娘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形象。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译文:
(2)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译文:
(3)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承,赵郡高邑人,幼孤,晔鞠养之。既长,事兄以孝闻。尹子奇围汴州,陷贼,拘承送洛阳。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数月德清令,旬日拜监察御史。淮南节度使崔圆请留充判官,圆卒,历抚州、江州二刺史,绩连最。寻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于楚州置常丰堰以御海潮,屯田瘠卤,岁收十倍,至今受其利。任时梁崇义纵恣倨慢,朝廷将加讨伐。李希烈揣知之,上表崇义过恶,请率先诛讨。上悦之,每对朝臣多称希烈忠诚。承自黜陟回,因奏之曰:“希烈将兵讨伐,必有微勋,但恐立功之后,纵恣跋扈,不禀朝宪,必劳王师问罪。”上初未之信。无几,希烈既平崇义,果有不顺之迹,上思承言,故加擢用。希烈既破崇义,拥兵襄州,遂有其地。朝廷虑不受命,欲以禁兵送承,承请单骑径行。既至,希烈处承于外馆,迫胁万态,承恬然自安,誓死王事。希烈不能屈,遂剽虏阖境所有而去,襄、汉为之空。承治之一年,颇得完复。累赐密诏褒美之。承寻改检校工部尚书,兼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建中四年七月,卒于位,年六十二,赠吏部尚书。承少有雅望,至其从官,颇以贞廉才术见称于时。
(选自《新唐书·李承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月德清令除:免除。
B.绩连最课:考核。
C.上表崇义过恶数:列举。
D.故加擢用骤:快速。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B.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C.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D.承在贼庭/密疏奸谋多获闻/达两京/克复/例贬抚州临川尉。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承知恩图报并由此闻名:李承幼小时父亲死去,哥哥晔抚养他,长大以后,以侍奉其兄因为“孝”而闻名。
B.李承颇有政绩:为抚州、江州刺史,课绩连最;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在贫瘠的盐碱地上屯田,岁收十倍。
C.李承头脑清醒:李希烈请率先诛讨梁崇义,李承从贬黜的地方归来上奏说李希烈日后会居功自傲,不守法令。
D.李承做事胆大,不屈服:李希烈在襄州拥兵自重,李承敢单骑径行到襄州赴任,到任后李希烈百般迫胁李承誓死不屈。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初未之信。无几,希烈既平崇义,果有不顺之迹。
(2)承少有雅望,至其从官,颇以贞廉才术见称于时。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班宏,卫州汲人也。父景倩,秘书监。宏少举进士,授右司御胄曹,后为薛景先凤翔掌书记,又为高适剑南观察判官,累拜大理司直,监察御史。时青城山有妖贼张安居以左道惑众,事觉,多诬引大将,以缓死,宏验理而速杀之,人心乃安。既而郭英代适,以人望,奏署秘书郎,兼雒令,以疾免。大历三年,四迁至给事中。时李宝臣卒于其位,子惟岳匿丧求位,上遣宏使成德问疾,且之。惟岳厚赂宏,皆不受,还报合旨,迁刑部侍郎,兼京官考使。时右仆射崔宁考兵部侍郎刘乃上下,宏驳曰:“夷荒靖难,专在节制,尺籍伍符,不校省司。夫上行宣美之名,则下开趋竞之路;上行阿容,下必朋党。”因削去之。乃知而谢曰:“乃虽不敏,敢掠一美以徼二罪乎?”寻除吏部侍郎。贞元初,迁尚书,复副窦参。参初为大理司直,宏已为刑部侍郎,及参为相,领度支,上以宏久司国计,因令副之。参以先贵,常私解悦之曰:“参后来,一朝居尚书之上,甚不自安,一年之后,当归此使。”宏心喜,岁余,参绝不复言。宏性刚愎,为人间之,且怒食言,公事多异参选诸院吏未尝访宏乃疏参所用者过恶以闻事辄留中勤恪官署,晨入夕归,下吏劳而未尝厌苦,清白勤干,称之于时。贞元八年七月卒,年七十三,废朝,加赠,谥曰敬。
《旧唐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察御史摄:代理。
B.以缓死冀:希望。
C.以人望厌:厌烦。
D.上遣宏使成德问疾,且之喻:劝告。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选诸院/吏未尝访宏/乃疏参所用者过恶以闻/事辄留中/
B.参选诸院吏/未尝访/宏乃疏参所用者过恶/以闻事/辄留中/
C.参选诸院吏/未尝访宏/乃疏参所用者过恶/以闻事/辄留中/
D.参选诸院吏/未尝访宏/乃疏参所用者过恶以闻/事辄留中/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班宏有才华,年轻得志:班宏很年轻时就考中进士,被授予右司御胄曹,后在薛景先、高适手下做事。
B.班宏清正廉洁:李宝臣之子惟岳匿丧求位,皇上遣宏到成德问疾,李惟岳用厚礼贿赂班宏,班宏拒而不受。
C.班宏敢于直言,得到皇帝重用:右仆射崔宁考兵部侍郎刘乃上下,班宏驳斥,因此被提升为吏部侍郎。
D.班宏心胸狭隘:窦参曾答应一年后把职位让给班宏。一年以后,窦参不再提这话,由此班宏怀恨窦参,因此在处理公务多不听窦参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宏性刚愎,为人间之,且怒食言,公事多异。
(2)勤恪官署,晨入夕归,下吏劳而未尝厌苦,清白勤干,称之于时。

【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君虚幼有清誉。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负担而立。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或讥之,李君虚时年十余,甚有惭色。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李君虚下帘不视也。门生王铁盗其衣,李君虚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王铁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湛之卒,李君虚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李君虚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李君虚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虚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帝不从,珍奇又叛。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李君虚谋诛之,君虚以为不可。帝怒曰:“卿痴不足与议事。”李君虚惧而奉旨。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李君虚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李君虚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续古今传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负担而立咸:都
B.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除:授予官职
C.若必与,不得不相启见:拜见
D.珍奇又叛寻:不久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B.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C.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D.李君虚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君虚宽容大度:一个门生偷他的衣服,被他遇见,他不但没有追究,他反而告诉那个门生藏好,不要让别人看见。
B.李君虚不好钱财:父亲去世后他把家中所有的东西全部让给弟弟;有人想做官,给他送金子,他断然拒绝。
C.李君虚音乐造诣很高:,初秋凉夕,在袁粲家聚会,李君虚弹奏《别鹄》之曲,王彧、谢庄抚节而叹,认为他的弹奏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D.李君虚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李君虚反对;明帝谋划诛杀建安王刘休仁李君虚认为不可。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君虚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2)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君虚。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志尚沉雅,动遵礼则。少受《郑易》,探赜索隐,妙尽幽微,《诗》《书》《三礼》,文义该洽,兼明风角,妙识玄象。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引为馆客,甚敬重焉,命世子达拏尽师傅之礼,会因此闻达。暹欲荐会与马敬德等为诸王师,会性恬静,不慕荣势,耻于仕宦,固辞。暹亦识其意,遂罢荐举。寻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
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动必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虽明风角,解玄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每云:“此学可知不可言。诸君并贵游子弟,不由此进,何烦问也。”会唯有一子,亦不以此术教之,其谨密也如此。曾令家人远行,久而不反。其行人还,垂欲至宅,乃逢寒雪,寄息他舍。会方处学堂讲说,忽有旋风瞥然吹雪入户。会乃笑曰:“行人至,何意中停。”遂命使人令诣某处追寻,果如其语。每为人占筮,小大必中。但用爻辞、彖象以辩吉凶,《易》占之属,都不经口。
会本贫生,无仆隶,初任助教之日,恒乘驴上下。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忽有二人,一人牵头,一人随后,有似相助,其回动轻漂,有异生人。渐渐失路,不由本道。会心甚之,遂诵《易经》上篇。一卷不尽,前后二人,忽然离散。会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始觉。方知堕驴之处,乃是郭外,才去家数里。有一子,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武平年,自府还第,在路无故马倒,不得语,因尔暴亡,时年七十六。注《易》一部,行于世。会生平畏马,位望所至,不得不乘,果以此终。
(节选自《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儒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酬报如响:回声
B.动必古稽:根据
C.会心甚之怪:责怪
D.不得语乃:就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B.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C.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D.且其职事处多∕每须经历∕及其退食∕非晚不归∕曾夜出∕城东门钟漏已尽∕会唯独乘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会博览群书。少年时潜心钻研郑玄注的《易经》的奥妙,能够理解其中幽深的含义,熟知《诗经》《书经》《三礼》的文义,懂得占卜的方法,知道天地玄象。
B.权会性情淡泊,不慕荣利。崔暹延请权会作宾客,很敬重他,命世子达拏拜他为师,推荐他与马敬德等人去辅佐几位王侯。权会耻于做诸王僚属,坚决推辞。
C.权会学识渊博,诲人不倦。他虽然掌管的事情很多,但从不中断教书,乐于为学生解答疑惑。权会看似柔弱,不善言辞,但与人论辩时能应声反驳,有理有据。
D.权会擅长占卜。替人占卜,无论大事小事都能说中,但回到家里就不再谈论这些,学生求教占卜,他也一言不发。占卜之术密不授人,既不传弟子也不传授儿子。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2)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高祖预,晋征南将军。曾祖耽,避难河西,因仕张氏。苻坚平凉州,父祖始还关中。
兄坦颇涉史传,宋武帝平长安,随从南还。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尝与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汉朝莫及,恨今世无复此辈人。”坦曰:“日磾之美,诚如圣诏,假使出乎今世,养马不暇,岂办见知。”上变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请以臣言之,臣本中华高族,亡曾祖因晋氏丧乱,播迁凉土,直以南渡不早,便以伧荒赐隔。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圣朝虽复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默然。
北土旧法,疾必遣子弟。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韦华。华子玄有高名,见而异之,以女妻焉。累迁长沙王义欣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入河南,加建武将军。魏撤河南戍悉归河北,彦之使骥守洛阳。洛阳城废久,又无粮食,及彦之败退,骥欲弃城走,虑为文帝诛。初,武帝平关、洛,致钟虡旧器南还。一大钟坠洛水中,至是帝遣将姚耸夫领千五百人迎致之。时耸夫政率所领牵钟于洛水,骥乃遣使之曰:“虏既南渡,洛城势弱,今修理城池,并已坚固,军粮又足,所乏者人耳。君率众见,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钟无晚。”耸夫信之,率所领就骥。及至城不可守,又无粮食,于是引众去,骥亦城南奔。白文帝:“本欲以死固守,姚耸夫入城便走,人情沮败,不可复禁。”上怒,使建威将军郑顺之杀耸夫于寿阳。耸夫,吴兴武康人,勇果有气力,宋偏裨小将莫及。
十七年,骥为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着于齐土。自义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为吏人所称咏。后征为左军将军,兄坦代为刺史,北土以为荣焉。
坦长子琬为员外散骑侍郎,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上遣主书诘责骥,并检开函之主。骥答曰:“开函是臣第四息季文,伏待刑坐。”上特原不问。卒官。
(节选自《南史·杜骥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必遣子弟问:问候
B.骥乃遣使之曰紿:欺骗
C.君率众就见:我
D.骥亦城南奔委:放置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B.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C.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D.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北方风俗,父亲指派杜骥到韦华家,韦玄认为其与众不同,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B.宋军败退时,杜骥难逃,却将失守洛阳的责任转嫁于另一偏将姚耸夫,宋文帝下令杀了姚耸夫。
C.杜骥担任青、冀二州刺史八年,以德政著称于齐地,从义熙至宋代末年,受到官吏和百姓称颂的刺史只有两个人。
D.文帝写给杜坦的信被偷看后,杜骥决定由自己儿子顶罪,让第四子俯首等待皇帝治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
⑵ 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