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地区之间协调。这些协调要求在评价干部的政绩时不仅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看增长的质量,看增长的成本,特别是对环境的影响水平。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简要评析。
辨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改变,因而,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材料一: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于2004年10月8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法国文化年”开幕活动。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希拉克总统此次来访,必将进一步推动中法关系向新的更高的水平发展。希拉克说,法中两国建立了“堪称典范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材料二:在传统的中法关系中,双方立足的重点是战略合作,政治合作要超过经济贸易等其他领域的合作。而此次希拉克在来华前就明确声明“我的中国之行负有重要的经济使命”,还带了300多位法国企业家和50多位商界领袖随访,便是为了扩大与加强同中国的经济贸易。
评价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观点?
材料一:我国农村改革走的是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独特路子。它是在原有的劳动力、土地和生产工具的基础上,改变了劳动组织形式、具体分配形式和经营管理形式,结果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增,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家庭承包经营的改革发端于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小岗村18户农家冒着坐牢的危险,签字画押,秘密承包经营。由于承包经营从合作化以来就有过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所以小岗村村民的举动再次引起激烈的争论,受到批评、质疑、责问甚至阻拦。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承包经营才由地下走到地上,由小到大,以预想不到的速度遍及神州大地,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请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道理?
(2)通过分析家庭承包经营的生产和发展过程,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改革。
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兼顾,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绝不能走浪费资源,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材料一:2005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七个“一号文件”。
材料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收。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挖掘农业内部潜力,促进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运用有关哲学常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