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③④⑥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之,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戚,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近思录》读之,有省:省悟
B.其像事之。肖:刻画
C.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用:利用
D.啖酒肉,肆为奢僭:越理

以下各给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贺钦进德修业的一项是( )
①取《近思录》读之,有省②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
③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④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⑤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⑥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钦年少时对举子业不以为意,后受《近思录》启发,加之陈献章的教导,他最终辞官,专攻读书。
B.义州民众变乱,贺钦晓之以理,安抚变乱民众,最终使平定变乱。
C.贺钦重视家庭伦理道德,讲究孝悌之义,对扭转不良风气起到良好的垂范作用。
D.贺钦晚年自号医闾,潜心研究象数,虽受到引荐,最终也没有再做官。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
(2)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dǎng)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fù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金,赙仪,赙赠)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好推贤雅:平素,一向(副词)
B.百姓便之便:认为有利
C.数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进:进献
D.遣客为弟报仇被征坐:因……而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世祖召见,赐以戟,重使河东夫晋,何厌有?
B.与长史急焚其船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再迁沛郡都尉遂猾胥报充里正役
D.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杜诗虽不是行伍出身,但却有勇有谋,杀纵兵扰民的将军萧广时,事先为把握时机,勇冒不请示朝廷之险;讨伐叛贼杨异时,先烧其船,断敌退路。
B.杜诗担任地方长官把精力用在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上,爱民帮民,让百姓富裕,所以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身在地方,心系朝廷,顾全大局,为了封赏功臣,自己主动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为皇帝献言献策,表现了他对朝廷的赤诚之心。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甚至死后连下葬的地方也没有。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3分)
(2)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3)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慎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仪诳楚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也。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约于齐,则楚孤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天下之兵也来:使……到来,招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从亲 B.使秦女得大王箕帚之妾
谓大丈夫也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
C.寡人不兴师得六百里地 D.待寡人得地

商於之地不可得,齐、秦合仪寡人绝齐未甚邪
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丘也闻有有家者国:诸侯的封地
B.能而任之简:选拔
C.圣人无师常:一般的,普通的
D.斧斤以入山林时:时节,季节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铸为金人十二 B.吾以子为可,使子治东阿
子为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于蓝
C.皆出于此乎 D.欲人无惑也难矣

为惑也终不解矣师道不复可知矣
下列各句与“何以伐为”的句式类型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对下列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先针对梁惠王的疑问,用比喻说明凶年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然后正面论证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能使天下之民归顺。
B.“过秦”,即言秦之过。贾谊以秦的兴亡史实为基本依据,采用对比方法,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指出秦亡的过失——“仁义不施”。
C.《劝学》中,荀子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并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
D.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索湘,字巨川,沧州盐山人。开宝六年进士,释褐郓州司理参军。
齐州有大狱,逮者千五百人,有司不能决,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太平兴国四年,转运使和岘荐其能,迁太仆寺丞,充度支巡官。会诏下东封,与刘蟠同知泰山路转运事。又为河北转运副使。湘经度供馈,以能干闻。
明年,契丹入寇,王师衄于君子馆,敌兵乘胜据中渡桥,塞土门,将趋镇州。诸将计议未定。湘为田重进划谋,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敌以为然,即拥众邀我于平虏城。夜二鼓,率兵而南,径入镇阳,据唐河,乘其无备破寨栅。及敌兵觉。悉遁走。端拱二年,选为将作少监。
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时有群盗聚西山下,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援旗伐鼓,白昼抄劫。邻郡发兵千人捕逐,无敢近。湘择州军得精锐三百人,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转运使王嗣宗以状闻,诏复旧官。湘以忻州推官石宗道、宪州录事胡则为干职,命以自随,所至州郡,勾检其簿领焉。二人后皆历清要。明年,王超等率师趋乌白池,抵无定河。水源涸绝,军士渴乏。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
真宗即位,入为右谏议大夫。复充河北转运使,属郡民有干酿,岁输课甚微,而不逞辈因之为奸盗。湘奏废之。德州旧赋民马以给驿,又役民为步递,湘代以官马兵卒,人皆便之。会内殿崇班阎日新建议,请于静戎、威虏两军置场鬻茶,收其利以资军用。湘言非便,遂止。
咸平二年,入为户部使。受诏详定三司编敇,坐与王扶交相请托。擅易板籍,责授将作少监。
四年,卒,诏遣其子希颜护丧传置归乡里。
(节选自《宋史·索湘传》,有删改)
注:①释褐:指初入仕。②按鞫jú:考查,审讯。③衄nǜ:挫败。④援:持。⑤干职:办事官。⑥历清要:历任清要的职位。⑦辇:运送。⑧输课:纳税。⑨不逞辈:不法之徒。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州有大狱:案件
B.与刘蟠同泰山路转运事知:掌管
C.即拥众我于平虏城邀:迎候
D.王超等率师乌自池趋:赶赴、前往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收其利资军用德州旧赋民马给驿
B.王师衄君子馆即拥众邀我平虏城
C.又河北转运副使湘田重迸划谋
D.夜二鼓,率兵南即掩击尽擒之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索湘精明干练的一组是 (3分)
①湘受诏按鞫,事随以白②结大阵东行,声言会高阳关兵
③谋断澶州河桥,入攻磁、相州④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⑤二人后皆历清要⑥收其利以资军用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索湘有管理才能,在封禅典礼期间,他掌管供给,以能干闻名;索湘善于出谋划策,镇阳、唐河一役,采用他的声东击西之计,成功捣毁敌营。
B.索湘因全擒盗匪而官复原职。西山脚下,盗匪猖獗,竟连实施追捕的士兵们都心生畏惧,索湘率精兵突袭,生擒这帮盗匪,索湘也因此官复原职。
C.索湘处事务实,积极革除流弊。他任河北转运使时,当地百姓有酿酒的,每年纳税很少,不法之徒因此作奸犯盗,索湘上奏,堵住了这里面的漏洞。
D.索湘爱民,任河北转运使时,纠正了德州滥用民力的做法,受到好评;索湘对自身要求不严,曾先后因侵占公物和为家人谋取私利而遭到处罚。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居无何,有讼其擅易库缣以自用者,坐授膳部员外郎、知相州。(4分)
(2)侦其入境,即掩击而尽擒之。 (3分)
(3)时湘已辇大锹千枚至,令凿井,众赖以济。(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