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焦竑,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竑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竑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竑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竑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竑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竑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竑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鑴秩④,竑遂不出。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焦竑》)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鑴秩:降职或降级。
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③④⑥ D. ②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9.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延年自刎
春,大司农田延年①有罪自杀。昭帝之丧,大司农僦②民车,延年诈③增僦直,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④。延年抵曰:“无有是事!”光曰:“即无事,当穷竟!”御史大夫田广明谓太仆杜延年曰:“《春秋》⑤之义,以功覆过。当废昌邑王时,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成。今县官⑥出三千万自乞之,何哉?愿以愚言白大将军!”延年言之大将军,大将军曰:“诚然,实勇士也!当发大仪时,震动朝廷。”大将军因举手自抚心曰:“使我至今病悸⑦。谢田大夫晓大司农,通往就狱,得公议之。”田大夫使人语延年。延年曰:“幸县官宽我耳,何面目入牢狱,使众人指笑我,卒徒唾吾背乎!”即闭阁独居斋舍,偏袒,持刀东西步。数日,使者召延年诣廷尉。闻鼓声,自刎死。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田延年:西汉阳陵人,字子宾,担任大司农。②僦(jiù):雇佣,租赁。③诈:用手段诓骗。④道地:代人事先疏通,以留余地。⑤《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整理修订而成,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⑥县官:朝廷,官府。⑦悸:因害怕而自觉心跳。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诈增僦直
(2)诚然
(3)县官宽我
(4)诣廷尉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功覆过 以愚言白大将军 |
B.自乞之 自抚心 |
C.为怨家所告 欲为道地 |
D.《春秋》之义 |
非田子宾之言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无事,当穷竟!
(2)通往就狱,得公议之。御史大夫希望宽恕田延农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从选文看,田延农是个怎样性格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平任相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①,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为魏王,与秦军相攻于临济。陈平从少年②往事魏王咎于临济。魏王以为太仆。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绝③汉甬道,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王患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⑤,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⑥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⑦!”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释】
①里中社,平为宰: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社:祭祀土地神。宰:主持割肉的人。②少年:年轻人。③绝:截断。④患:担忧。⑤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教。具:饭食。⑥恶草具:粗劣的饭食。⑦愿请骸骨归:愿您请赏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回家。指告老还乡。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使平得宰天下
(2)陈涉起而王陈
(3)久之,王患之
(4)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5)汉因举兵而攻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魏无知求见汉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B.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C.请割荥阳以西以和 敛赀财以送其行 |
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 |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
D.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陈孺子之为宰!
(2)楚使归,具以报项王上文中可以看出项羽个性是_______的特点,而刘邦的成功之道在于他能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画手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①天纵②。一时待诏③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④。画惟红不易著⑤,进独得古法入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⑥去余幅不视。故进住京师,颇穷乏。
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直⑦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在市见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⑨?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⑩耳。彼惟煌煌是耽,安知工苦?能徒智于缣素⑾,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数奇⑿,虽得待诏,亦轗轲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澹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注释】
①御制:宣宗画的画。②天纵:上天所放任,上天贱予并任他充分发挥才能。③待诏:官名,指供奉内廷的画家。地位低微。④水次:水边。⑤著:使颜色附在纸上。⑥麾:挥手。⑦直:通“值”,价值。⑧怃然;形容失意的样子。⑨得糈:换饭吃。糈(xǔ):粮食。⑩御:使用。⑾缣素:都是丝织品,缣色微黄,素色白。⑿数奇(jī):命运不好。⒀真:指戴进的真迹。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进进《秋江独钓图》
(2)子巧托诸金
(3)斯必传矣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
(2)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
(3)彼惟煌煌是,安知工苦?结合语境理解,“亦轗轲亡大遇”中的“轗轲”是什么意思?
文章最后作者把戴进的遭遇概括为“数奇”。根据文意,你认为导致戴进“数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戴进由“锻工”转而学画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甄彬得金奉还西库
齐有甄(zhēn)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④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⑤不记录。檀越⑥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⑦也。”辄以金之半仰酬⑧,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令⑨,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选自宋·庞元英《谈薮》)
【注释】
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质:抵押。⑤遽(jù):匆忙。⑥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⑦未之有:未有之。⑧酬:答谢。⑨为郫令:担任郫县的县令。郫(pí):县名,在四川省。⑩太祖:指齐太祖萧道成。与“近有人以金质钱”中的“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委质于狄之鼓 |
B.黒质而白章 |
C.必以长安君为质 |
D.质明,避哨竹林中 |
E.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参照“上诫以廉慎”的结构,“以手巾裹之”可以改为“_______”。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2)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解释下面各句中“拾遗”的意义。
(1)期年之后,道不拾遗
(2)取楚若拾遗
(3)《本草纲目拾遗》
(4)杜拾遗杜工部从“慎独”的角度评价齐甄彬得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曰。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xì)不过稂莠。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季文子相宣、成
(2)无乃非相人者乎
(3)人之父兄食粗衣恶
(4)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
(5)衣不过七升之布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2)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3)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本文讲了两件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如果国人都“食粗衣恶”,那么季文子就可以有“衣帛之妾”、“食粟之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