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五六十年代欧洲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一体化,一方面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引进美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1950年至1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率分别是7.1%、5.6%和4.9%,而美国只有3.5%;1948年至1962年间,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比重从15%上升到44%,而美国已从71%下降到40%。”这一时期西欧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①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②有利于世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③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④使“冷战”朝不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雅尔塔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 “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D.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 D.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D.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