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两百多年前,有位瑞典贵族酷爱中国彩瓷。他不惜重金,派人万里迢迢到中国定做。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地位,他按照贵族等级标准设计成套图案,画成样稿,要求中国工匠必须严格按照样稿烧制。船在海上航行数月,图案样稿被海水打湿,渗出一圈淡淡的水痕。中国工匠拿到图案样稿,发现上面有水痕,但无法核实这是否出自作者的原意,只好照样子烧制。那位贵族收到成品后,开始很不高兴;经认真核对样稿,惊奇的发现瓷器上的水痕同样稿上的水痕一模一样,情不自禁的赞叹中国工匠的神奇技艺。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这批瓷器已成为瑞典的国宝。
请思考:中国瓷器是何时开始走向世界的?对欧洲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筹办保兴面粉厂……手续很快办妥。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县衙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筒,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筒竖立,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并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先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直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第八次批文,工厂才得以修建完工。
材料二 1912年,荣氏兄弟合资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获得厚利,把面粉厂扩大到六家,1915年,又投资创办了申新纱厂,不久扩展为两个纱厂。经过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纱厂4个,荣氏家族成为当时中国有名的民族资本家。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22年,西方列强卷土重来。申新各厂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也从盈余转为亏损。1937年日本法西斯大举进犯中国,各地荣氏工厂横遭洗劫,有的化为一片焦土。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但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材料四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多人远走海外。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而当时的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1979年1月,邓小平第三次点将,他让荣毅仁出来搞经济建设,这一回的点将直接促成了荣毅仁牵头成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公司)。自此,以荣毅仁、荣智健为代表的荣氏企业再度崛起。
——《荣氏家族百年创业传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三,概括荣氏企业创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阻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市场角度分析1914年到1922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3)材料四中荣氏企业复兴、崛起的主要背景各是什么?
(4)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图三是《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在商业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明清时期势力最为强大的商帮有哪两个?
(3)图四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这种商业形式有什么特点?
(4)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5)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和德国政府从加强苏德之间和平事业的愿望出发,达成以下协议:“……缔约双方保证决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在彼此间进行任何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为或者任何攻击……”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材料2:“苏联政府和日本政府庄严地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
材料3:“苏、美、英三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所进行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
——1945年2月1日《雅尔塔秘密协定》
请回答:
(1)材料1、2中法西斯德国和日本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签订中立条约有何相同目的?(2分)
(2)材料3表明了英美的何种外交政策?(2分)你如何看待?(4分)
(3)材料3中“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所进行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是何含义?(2分)
(4)材料2、3在对待中国问题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2: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搞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4分)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第119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给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和约》
材料2:第22条,(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委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3: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任去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
——《列宁全集》
材料4:第一条,(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允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请回答:
(1)材料1是对什么方面问题的规定?其性质是什么?(4分)
(2)材料3中“一小撮人”具体指哪些国家?其中在中国获益最大的是哪国?具体情况怎样?(6分)
(3)根据材料2,说明材料3中“对多数人进行剥削”为什么成为一种“权利”?(2分)
(4)材料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