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这种生产方式形成于(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电梯的出现改变了建筑的高度,改变了城市的风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1853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出现了由美国人奥的斯设计的升降装置,这是电梯的前身。你知道它的动力来自于什么( )
A.电力 | B.蒸汽 | C.石油 | D.畜力 |
《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 |
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 |
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居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 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 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