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突出地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 (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
  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金融危机情况下,扩大就业需要
①限制企业破产,保证劳动者不失业 ②发挥政府的作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这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的(  )

A.唯一源泉 B.基础
C.全部内容 D.最终目的

传统理论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而袁隆平等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到的现象与此不符,于是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这说明(  )

A.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B.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C.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
D.通过实践,总会发现以往认识中的错误

人用手搬不动笨重的物体,使用杠杆则“轻而易举”;人用眼睛看不清的东西,借助望远镜能够“一目了然”。以上事实说明(  )

A.实践的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关系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与使用实践手段
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借助于一定的手段
D.人们选择实践的手段不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

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众多的人口使得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GDP相对落后。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他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但他的主张却惨遭批判。48年后的今天,客观事实证明他的理论是正确的。据此完成23~24题。
23.48年前《新人口论》惨遭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变化说明实践是(  )
A.认识的来源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4.如果国家当时采用马寅初的主张,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定会相对较好。这是因为…(  )
A.一切理论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学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D.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