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
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 B.12:40 | C.11:20 | D.11:00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问题。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 | B.产业结构单一 |
C.失业人率高 | D.城市化进程合理化 |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积极寻找替代性环保能源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着差异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图)。据此,回答问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形 |
B.气候、水文 |
C.土壤、植被 |
D.植被、自然带 |
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性。以下关于三大自然区域内部差异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
根据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程度和发展潜力,“十一五”规划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据此完成问题。划分这四类区域的依据是
A.单一指标 | B.自然指标 | C.综合指标 | D.人文指标 |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阶段性 |
读图,完成问题。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
C.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 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
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个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394km2的“湖泊”。据该图完成问题。若该水库旁建某度假村,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造成该地近地面风向日夜变化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下垫面状况 | D.人为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