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货的涌入,近代工业文明的舶来,中国的工业化征程开始艰难起步。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 )
A.洋务派兴办的官办企业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外商企业 |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
中国古代,都城的定位成为城市兴衰的重要因素,它使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此外,中国古代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以商业职能为主 | B.以政治职能为主 |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 D.商业限制被打破 |
朱元璋认为元末商税太重,改二十取一为三十税一,并扩大免税范围。明中叶以后又推行两项政策,一是嘉靖八年(1530)轮班匠制度的取消;二是万历九年(1581)“一条鞭法”的推行。前者使工商业者人身依附关系大大减轻,后者则使那些“操资无算”的富商大贾“亦以无田而免差”。上述政策的实行导致的主要结果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B.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
C.明代商人地位提高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
B.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
C.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
D.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
B.诸侯权力增强 |
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
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 | B.自给自足 |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